主机手游:热门手机游戏下载网站

主机手游首页|游戏合集|最近更新

您的位置:首页  →  攻略 → 全面战争三国1.6版本新增地名详解

全面战争三国1.6版本新增地名详解

日期:2022-10-18 17:56:40栏目:游戏攻略浏览:

战争策略游戏全面战争三国目前已经推出了南蛮DLC和1.6新版本,DLC中追加了新的南蛮派系孟获祝融沙摩柯木鹿大王,下面给大家分享1.6版本新增的地点地名详解
  • 好,那么我们先从地图的西南角:新增郡永昌开始(因为可以少放张版本前的图)。永昌是一个两城郡,郡治不韦,资源点是永寿(香药集市)。游戏里,这是南蛮七大部落之一杨锋的出生地,由于其糟糕的路况(指不韦到永寿要十回合)而为大家所熟知。
    永昌郡的位置相当于现代的中国云南省西部、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的土地,始于东汉。郡治起初在嶲唐县,后来迁到不韦县。东汉永平年间,哀牢国内附,其地划为哀牢县、博南县,并且将原益州郡西部的六个县分离出来,合并成立为永昌郡,辖八县。另,历史上永昌郡比现在游戏里的大不少,但永昌各县大多聚集在郡治不韦附近,偌大的永昌更多是难以统计的化外之民。
    不韦县,在今云南省保山东北。汉武帝时扩张了汉朝西南方的领土,设置了益州郡,不韦县成为益州郡最西端的县份。68年东汉永平年间哀牢国内附之后,不韦县从益州郡划出与其他七县合为永昌郡,不韦县成为永昌郡的郡治。
    永寿县,在今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今天的永寿县是陕西省咸阳市辖地,请勿混淆。永寿县为三国时设立,西晋元康末(299)为永昌郡治。梁末废除。



  • 下一个是云南郡,一个三城郡,郡治梇栋,下辖资源点青蛉(铁矿)、越巂(贮木场)。游戏里祝融夫人的出生地。由于地图存在部分郡国西迁,因此云南郡被整体西迁,其下属的一个香药集市也变成了贮木场。不用担心少了香药,集市在永昌呢!
    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宁、越巂、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辖云南(今祥云、弥渡)、蜻蛉(今永仁及大姚北部)、弄栋(今大姚南部及姚安)、姑复(今华坪)、遂久(今永胜、丽江)、邪龙(今巍山、漾濞、南涧)、叶榆(今大理、剑川、洱源、鹤庆)7县,隶属庲降都督府地。隋朝开皇初年,控制西南数百年的爨氏投降,开皇三年(583)隋废云南郡,设南宁都督府。
    郡治梇栋县,在今云南省姚安县北。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三国蜀建兴三年(225)为云南郡治,梁末废。
    青蛉县,在今云南省大姚县。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越巂郡。三国蜀建兴三年 (225) 属云南郡隋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天宝后属南诏。今天的大姚县是云南有色金属产地之一,所以不该是铁矿,应该是铜矿(开玩笑)。
    越巂,实为郡名,游戏内的云南郡大致与汉末越巂郡吻合,但历史上云南郡是三国时设立,三国时越巂郡也还在。这算是一个小错误,特此指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开邛都国而置,治所在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辖境相当今天云南丽江及绥江两县间金沙江以东,以西的祥云大姚以北和四川木里、石棉、甘洛、雷波以南地区。西汉后期隶属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时改越巂为集巂。隋唐时两度恢复越巂郡旧称,唐末其地入南诏。

  • 建宁郡,原来的益州郡,也是西迁的对象之一。建宁郡是四城郡,郡治味县,下辖资源点谈稿(铁矿)、修云(香药集市)、滇池(铜矿)。这里作为游戏里孟获的出生地为大家所熟知,是(游戏里)南方一大富郡。原属益州郡的两个资源点:贮木场和茶馆看起来是打包送给了交趾郡。
    建宁郡,原称益州郡,范围在今天的云南省中部。这里以前是滇国的领地,汉武帝时设立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三国时期,蜀汉建兴三年将其改名建宁郡,迁郡治到味县。西晋初年,设立宁州,味县成为州治,而建宁郡也成为主要政治中心。梁废。益州郡是汉地名,建宁郡是三国地名,但两者区域总的来说差别不是很大。
    郡治味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市。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派兵打败了盘江流域一代的“劳浸、靡莫”部族,滇国归顺了汉王朝。在今云南曲靖三岔一带置味县,隶属于益州郡。三国时废益州郡设建宁郡。味县为建宁郡治。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八月,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设宁州,味县为宁州和建宁郡治。隋废入同乐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为南宁州治。天宝后地入南诏,废。
    谈稿县,在今贵州省盘县一带,地名穿越受害人之一(确信)。西汉置,属牂柯郡。三国蜀省,西晋复置,属建宁郡。梁废。因此我们在游戏里看到的应当是西晋那个谈稿。
    修云县,在今云南省弥勒县。三国蜀置,属建宁郡。南朝宋时废。
    滇池县,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北晋城镇,滇池南岸。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为益州郡治。三国蜀汉属建宁郡。南朝梁末废。

  • 牂牁郡,三城郡,治所且兰,资源点夜郎(茶馆)、毋敛(商港)。总体区划没有变化,这可是个上好的商业郡。游戏里是朵思的出生地。
    牂牁郡(zāng kē),大致在贵州内。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开置牂牁郡。辖且兰、鄨、平夷、毋敛、谈指、夜郎、广谈等 7 县,郡治且兰(此处以三国时牂牁郡辖地为准)。
    郡治且兰,在今贵州黄平、贵定一带。南朝梁废。
    夜郎县,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西汉置,属牂牁郡,为都尉治。梁大宝后废。此地即著名的“夜郎自大”典故中夜郎古国所在地。夜郎为西南夷中最大的国家,被汉朝灭亡后设立县治。顺便一提,《三国演义》中神奇的薤叶芸香即产自此地(游戏里有这个道具)。
    毋敛县,在今贵州独山县。西汉置,属牂柯郡。梁大宝后废。

  • 江阳郡,四城郡,治所江阳,下辖资源点武阳(农庄)、朱提(贮木场)、平夷(铜矿)。这个郡也算扩了一些地方,但四个地点的位置并无变化。游戏里是兀突骨的出生地,这属实不合理,因为三国演义将乌戈国安排在东南,至于整个江阳都是南蛮就更不合理了。
    江阳郡,建安十八年置郡。汉安程徵、石谦向州牧刘璋,求立郡。璋听之,以枝江都尉广汉人成存为太守,设立江阳郡,郡治江阳县。辖江阳县、汉安县、符县、新乐县四县。隋开皇三年(583),废江阳郡。
    郡治江阳县,在今泸州市江阳区。以县在大江(长江)之阳,故名。建安十八年(213)为江阳郡治。东晋安帝时为獠族所据,废。南朝梁大同中复置。隋开皇三年(583)废郡,仍为泸州治。
    武阳县,在今四川省彭山县,历史上实为犍为郡郡治(东汉、三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在今四川彭山县境设立武阳县,隶属于蜀郡。王莽建立新朝后,犍为郡改称西顺郡并迁治武阳,武阳县成为犍为郡治直到南齐武帝时(483~493年)。南朝梁改名犍为县。
    朱提县,在今云南省昭通市,历史上实为犍为属国治所(东汉)、朱提郡郡治(三国)。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属犍为郡。东汉永初元年(107)为犍为属国都尉治。建安十九年(214)为朱提郡治。唐末废。
    平夷县,在今贵州省毕节市,历史上实为牂牁郡辖县。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夜郎国灭,分犍为置牂柯郡,将犍为郡的汉阳县析出今七星关区、大方、纳雍等地,设置“平夷县”,归属牂牁郡管辖。晋建兴元年(313)置平夷郡,平夷县为郡治,东晋文帝时改为平蛮郡、平蛮县。(这可真是个南蛮讨厌的地名啊,兀突骨:给我改成平汉!)
    好家伙,这江阳郡拿四个郡的地方拼起来的(毕竟原属江阳郡实在太小了)······

  • 涪陵郡,两城郡,治所涪陵,下辖资源点犍为(畜牧场)。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涪陵资源点从稻田改成畜牧场了。这里就是金环三结的出生地了。这个郡有点问题,待我慢慢说。
    涪陵郡,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刘璋分巴郡置巴东属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治涪陵县,辖涪陵、汉平、汉复、汉葭、丹兴5县,即今重庆市彭水、武隆、黔江、酉阳、秀山和贵州省务川、道真、沿河一带。蜀汉后来将治所迁至汉复县(治今沿河县洪渡镇一带)。晋代多次战乱导致涪陵郡废而复建,建而复废,最终于隋开皇三年(583)废涪陵郡。
    治所涪陵县,在今重庆市彭水县。西汉建元初(前140年),武帝置涪陵县,属巴郡。因伏牛山和中清、后江河两盐水而得名。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置巴东属国都尉,治涪陵县。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仍治涪陵县。咸和三年(328年)始,今黔江、彭水等地少数民族起义并占领涪陵郡地。县废。南齐(479~502年)时复置涪陵、汉葭两县,属涪陵郡。北周保定四年废。
    资源点犍为,此地是为数不多完全弄不清的地方。古代有犍为县,不仅地点相差甚远,最早也是南朝梁设置。今天的犍为县在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尚在江阳以西,也对不上。我认为这是一处莫名其妙的错误,如果说错了请各位指正。

  • 巴东郡,三城郡,治所永安,下辖资源点朐忍(铁矿)、临沅(贮木场)。与旧版政区相比没有变化。这已经是汉地了(游戏中),南境的益州部分宣告结束。两个资源点字都有点偏(半恼)。大家应该都记得郦道元《水经注》的那篇选文中的句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这里了。
    巴东郡,是巴郡拆分的郡之一,下辖永安、北井、朐忍、汉丰、羊渠五县(三国)。东汉献帝初平六年(195),益州牧刘璋分巴郡置固陵郡,郡治鱼复县(今奉节),建安六年(201)更名巴东郡。属益州。西晋泰始三年(267)属梁州,太安二年(303)复旧,东晋永和初属荆州,南朝齐曾属巴州,梁属信州。隋开皇初郡废。
    郡治永安,在今重庆奉节东。秦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西汉为江关都尉治。东汉建安六年(201) 为巴东郡治。三国蜀汉章武二年(222)改鱼复县置,为巴东郡治。西晋复为鱼复县。此地即是著名的白帝城所在地,刘备在此托孤后病逝。
    朐忍县,在今重庆市云阳县西。东周赧王元年(前314年)始置,历经秦汉魏晋,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县治迁汤口(今云阳县云阳镇),更县名“云安”。
    临沅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好家伙,也太偏了),历史上实为武陵郡郡治(东汉、三国)。秦置,为黔中郡治。西汉属武陵郡。东汉为武陵郡治。隋改为武陵县。《水经·沅水注》: “沅水又东径临沅县南。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这地方差的也太远,跟巴东贮木场对不上。(你这个小子是这样马马虎虎.jpg)

  • 巴郡,两城郡,治所江州,下辖资源点宕渠(农庄)。此地与旧版本无政区变化。东汉的巴郡相当之大,游戏里数个郡都是从这儿拆出来的。游戏里的巴郡比东汉时小多了,可又比三国时大了一些。
    巴郡,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建安六年(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巴郡废。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渝州为巴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至此,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治所江州县,在今渝中区解放东路。战国周慎王五年(前316)秦灭巴国后置,为巴郡治。南齐永明五年(487)改为垫江县。南齐永明五年(487)移江州县于僰溪口,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北五十里顺江镇。西魏改为江阳县。
    宕渠县,在今四川省渠县东北,历史上实为巴西郡辖县(三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永元年间(89~105),和帝分置汉昌、宣汉二县后,宕渠县辖今渠县、营山、广安、邻水、大竹等县地。东晋废。

  • 巴西郡,三城郡,治所阆中,下辖资源点汉昌(工具铺)、梓潼(农庄)。此地与旧版本无政区变化。游戏里的巴西郡算是吃掉了旁边的梓潼郡(你们巴郡出来的都有吃别人地的习惯是吗)。B站看老三国的时候,有时候看到弹幕里有人对巴西这个地名感到莫名其妙,就难免有点尴尬。对这里熟悉的人应该知道,张飞是巴西太守,镇守此地长达七年。
    巴西郡是巴郡拆分的结果之一。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刘璋分巴郡置巴西郡和巴东郡,巴西郡治阆中县(四川阆中西),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8县 ,属益州。蜀后主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巴西郡辖阆中、西充国、南充国、安汉4县 。东晋移置,隋废,唐复置,旋废。
    治所阆中,在今四川省阆中市。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唐代仍名阆中,武德元年(618年)至先天元年(712年)为隆州治。开元元年(713年)避唐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从设立起,阆中就是川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枢纽,至今仍然保留古名。
    汉昌县,在今四川省巴中市。东汉永元中置,属巴郡。三国蜀汉属巴西郡。南朝宋初废。
    梓潼县,在今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历史实为梓潼郡郡治(三国)。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秦置蜀郡,划蜀地为三十一县,梓潼县始置,隶属秦国蜀郡。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广汉郡,梓潼成为广汉辖区。《华阳国志》记载云,刘备率军南向攻刘璋时,分兵八百,留中郎将霍峻镇守葭萌。霍峻先后在张鲁、刘璋攻击下守住葭萌关,为了嘉奖霍峻之功,刘备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分广汉郡设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郡太守。隋开皇三年(583) 郡废。

  • 蜀郡,原名成都,四城郡,治所成都,下辖资源点汉嘉(铸甲师)、雒城(农庄)、资中(盐矿)。此地与旧版本没有区划变化。成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都城,今天也是四川省会,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对于蜀郡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也不陌生,蜀郡太守李冰营造都江堰,广为流传,至今都江堰仍在发挥作用。
    蜀郡于前277年由秦国置,设郡守,以成都为蜀郡治所。自汉至隋皆因之,唐升为成都府。汉承秦制,后又在蜀郡西南设蜀郡属国,三国时改为汉嘉郡。南朝宋、齐以后,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县。北周置益州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
    郡治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前367年)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东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此后成都一直是蜀地行政中心,公孙述“大成”政权、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明夏、大西等割据政权均在此建都。
    汉嘉县,在今四川省名山县北。东汉阳嘉二年(133)改青衣县置,为蜀郡蜀国都尉治。三国蜀汉为汉嘉郡治。西晋永嘉后废。
    雒城,即雒县,在今四川省广汉市,历史上实为广汉郡郡治(东汉、三国)。初平中(公元190年至193年间),益州牧刘焉自绵竹移雒城县城,筑阙门。历史上庞统并非死于落凤坡,而是在攻打雒城的战斗中中箭身亡。
    资中县,在今四川省资阳市(注意区分内江市资中县),历史上实为犍为郡辖县(三国)。西汉置,南朝梁废。
    (好嘛,蜀郡你也是吃了不少地啊)三国时蜀郡进一步缩小,因此游戏中蜀郡范围涵括了许多周边郡县。

  • 汉中郡,两城郡,治所南郑,下辖资源点眉县(应为郿县)(锦市,原称丝绸之路)。这是我十分不理解的一个全战三国区划,为何要将秦岭另一侧的眉县和汉中划在一起?原来的斜谷道需要六回合才走的过去,这让这两地看起来压根不是一个郡的(实际也不是!)现在变成两回合就走过去了,可是关中玩家多了一个需要防备的地方,也不妥。此地与旧版本没有区划变化。
    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置,治南郑县。因在汉水中游得名。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西汉移治西城县,东汉复还旧治。东汉末改名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复名汉中郡。建安后辖境屡缩,至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治所南郑县,即今陕西省汉中市,而今天的南郑区在汉中市区西南。秦厉共公二年(前475年)战国始,秦取蜀南郑,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秦左庶长筑南郑城,南郑地名始著。后南郑多次在秦、蜀、楚三国手中易主,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置汉中郡,治南郑,南郑正式置县。此后,南郑一直是汉中地区的行政中心。
    郿县,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东,实为扶风郡辖县(东汉、三国)。县的建置,始于春秋。原名郿坞。战国时代,正式设立郿县,境内有白起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在今眉县渭水北先设荣县(一说未设),后改为郿县。《三国演义》中董卓在郿坞享乐,即此地。

  • 上庸郡,三城郡,治所上庸,下辖资源点西城(贮木场)、上廉(铸兵坊)。此地与旧版本没有区划变化。之所以将其归入益州一并处理,是因为上庸从汉中郡分出,而汉中又是益州属郡。当然,有必要说清楚的是,上庸郡历史上无论东汉末还是三国都属于荆州。此地与旧版本没有区划变化。我的做法不严谨,请各位多包涵。演义中,上庸为孟达镇守,此人未援助关羽,后投降魏国,又试图再次联系诸葛亮,行事不密为司马懿所杀。
    上庸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析汉中郡而置,属荆州,治所在上庸县。上庸郡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5县(汉末),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即曹丕黄初元年),孟达降魏,袭刘封,刘封逃回蜀国,魏合并房陵、上庸、西城3郡为新城郡。228年(太和二年) 魏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3县为上庸郡,治上庸。230年(太和四年),撤上庸郡并入锡郡。237年(景初元年),分魏兴郡之微阳县和锡郡之安富、上庸2县并为上庸郡。嘉平年间又撤上庸郡,至259年(甘露四年)复置。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废郡。
    上庸县,在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西。春秋楚置,秦属汉中郡。东汉建安末为上庸郡治。南朝梁废。
    西城县,在今陕西省安康市,历史上实为魏兴郡郡治(三国)。秦惠王更元13年(前312年),在陕西安康市汉江北岸中渡台设西城县,为汉中郡治所。三国魏文帝黄初2年(221年),取“曹魏兴盛”之义,设魏兴郡。西城县仍为郡治。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郡县俱废。
    上廉县,在今陕西省平利县西北,又一个地名穿越受害者。晋太康元年(280),以上廉水为名置上廉县,属上庸郡。南朝宋初撤上廉县,辖地并入吉阳县。南朝齐,分吉阳置上廉县(治所在今平利县老县),先属新兴郡,后属上庸郡。梁上廉县,仍属新兴郡。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上廉为吉安县,属安康郡。我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上庸一带历史上设县不多,实在找不到地图上对应地就穿越了。

  • 葭萌关,古关名,在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关城今已荡然无存。葭萌关一带古往今来发生过很多重大战役,最早是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的秦蜀之战,魏蜀时期“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之战,使葭萌关名闻遐迩。公元211年,三国时,刘备抗击张鲁,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从荆州入川,驻兵于此,“厚树恩德,广收人心”,成就蜀汉帝业,因有“蜀汉兴,隆中谋,葭萌起”民谣,改名“汉寿”,寓意汉朝统治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寿。公元291年,晋朝时,统一后,改“汉寿”为“晋寿”。东晋时分晋寿县,置晋安县和益昌县;晋安县治所在晋寿南,益昌县治所在今昭化。隋复用秦汉旧名,改“晋安”为“葭萌”。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改称昭化,即今地名。
    葭萌关的“葭萌”二字来源于蜀王之弟葭萌。此人背叛蜀国,投靠秦军。霍峻守葭萌关的事迹已在前面巴西郡梓潼讲过,不再赘述。游戏里的葭萌关守住了武都通往巴西的主要道路,但仍可以由南郑——汉昌一线绕过进入蜀地,是一大缺陷。

  • 夔关,鸦片战争前我国最大的商税常关,设在四川东部的夔州(今重庆奉节),是长江上的重要关口,对过往川江的商船征收商税,其通关厘税一直是四川第一大税收来源,全省最主要的财政支柱。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夔关”一称属于穿越,但位置倒是对的。此地更合适的名字是瞿塘关。瞿塘关,又名夔门,位于三峡奉节县瞿塘峡夔门山麓,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自秦汉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因水势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汉时在此置江关都尉。214年,刘备攻打广汉未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军自荆江逆江而上,占领此关,遂克巴东。后被蜀汉视为重镇。历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关。
    游戏中,夔关位于上廉与临沮(襄阳工具铺)之间,永安对岸。该段长江北岸本来没有路,为此版本新增。然而不仅可从长江绕过该关隘,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人从这里的陆路走。关隘的改进任重道远。
    (不再附《图集》,位置见巴东郡永安即可)

  • 交趾郡,四城郡,郡治龙编,下辖资源点临尘(稻田)、西随(茶馆)、宛温(贮木场)。和旧版一比便知,益州郡西迁后,它的茶馆、贮木场直接扔给了交趾,这里是木鹿的出生地。东部的龙编和临尘则是士燮大本营。从东汉与三国的地图上看,由今天我国河口瑶族自治县到今天越南富寿省的广大区域内均未设县,而游戏中划给交趾的西部两县历史上也并非交趾管辖。其中细节待我一一道来。
    交趾郡,大部在今越南北部地区。南越国时期,赵佗发兵攻破统治越南北部的安阳王,设交趾郡。公元前111年,西汉灭南越国,于南越国故地设置九郡,其中的交趾郡下辖羸娄县、安定县、苟屚县、麊泠县、曲昜县、北带县、稽徐县、西于县、龙编县、朱觏县等十县,治羸娄。属交趾刺史部。东汉治龙编。唐代时,废交趾郡,其故地归属于交州总管府,交趾县则为交州州治。本次FLC主角士燮曾任交趾郡太守四十余年,后归降吴国。士燮在任期间教化民众,对岭南地区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称越南曾使用的“喃字”(一种借鉴汉字的越南语拼写方式)就是士燮发明。越南人对其十分尊敬,陈朝将其追谥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可惜士燮死后,其子士徽自立反叛,失败被吴国所杀,士家成员也大多被杀。
    郡治龙编县,西汉置。立县之始,蛟龙蟠编於江津之间,因以为瑞而名,治所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东汉至南朝曾为交州及交趾郡治所;唐武德时曾为龙州治所。
    临尘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历史上实为郁林郡下辖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两汉属郁林郡。后省。一说秦为象郡治。由《图集》,该县三国时期已废。
    西随县,在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历史上实为牂牁郡(东汉)、兴古郡(三国)辖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牂柯郡。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兴古郡。西晋永嘉五年(311)属梁水郡。南朝梁末废。
    宛温县,在今云南省砚山县西北,历史上实为牂牁郡辖县(东汉)、兴古郡治所(三国)。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牂柯郡。三国蜀建兴三年 (225) 为兴古郡治。西晋郡治他移,仍属兴古郡。东晋复为郡治。永和三年 (347) 后改宛暖县。
    这么一看,交趾也只有郡治是自家的(半恼)。不过历史上交趾郡人口虽不少,主要集中在红河三角洲一带,这个政区设置可以理解。

  • 九真郡,两城郡,郡治胥浦,下辖资源点日南(贮木场)。该郡是本次更新新增的地区之一,将地图成功扩展到日南,汉末郡县制的最南方。虽然历史上日南郡确实在逐步缩小,但是经过与游戏地图的对比,CA还是把地图做的小了一些。不过既然有了日南,未来地图应该不会再南扩了。
    九真郡,大致涵盖今天越南的中北部。南越国时期,赵佗发兵攻破统治越南北部的安阳王,设交趾、九真二郡。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后所置九郡中亦含九真郡,治胥浦县。下辖七县:胥浦县,居风县,都庞县,余发县,咸驩县,无切县,无编县。东吴时由九真郡分出九德郡。九真郡仍治胥浦县,辖胥浦、移风(居风改)、都庞、常乐、建初、扶乐6县。及至唐朝,仍有此郡。后唐长兴二年,交趾土将杨廷艺起兵驱逐南汉在交州的势力,九真尽为其土,中国史书不再记载。
    郡治胥浦县,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西北。汉、晋为九真郡治,唐属爱州。天宝年间废。
    日南,历史上实为日南郡(无同名县)。《水经·温水注》:“区粟建八尺表, 日影度南八寸, 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郡,辖地包括越南横山以南到平定省以北这一带地区,现今的顺化、岘港等地都在日南郡的范围内。郡治西卷县(汉末),在今越南广治省东河市。三国时由于南方林邑国侵犯,吴赤乌十一年(248)郡治北迁至朱吾县,在今越南广平省美丽(可太美丽了这地名)。此后林邑不断进犯,郡治屡次北迁,南齐时撤废日南郡。南朝末年,日南郡故地彻底为林邑吞并。不过中间也有好时候: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檀和之、宗悫南伐林邑,攻破区粟城,收复了日南郡,并乘胜占领了林邑,大掠而还。这位宗悫正是说出名言“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一代名将。
    游戏中,日南贮木场的位置在一处凹进去的海湾附近。结合现代越南地图,此地历史上应为九真郡辖县咸驩县,在今越南乂安省演州县一带。所以虽然带了日南的名字,实际上这就是个九真(半恼)。CA林邑国可能性微存?

  • 郁林郡,三城郡,治所布山,下辖资源点广郁(香药市场)、潭中(商港)。此地与旧版本没有区划变化。好家伙,又是一个优质商业郡,还能自给自足,绝了。游戏中是经验包应劭的出生地,说起来就很生草,这位老兄182剧本作为泰山太守(地方是对的,时间差了好几年),有自己的“应”字旗,190就被扔去郁林给士燮当经验包,还用的是“郁林”这种杂鱼旗帜。我看CA该给应劭先生发一个刻有“最(gong)佳(ju)员(ren)工”的大金盘子,十斤重的那种。
    郁林郡,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南下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调整郡县设置,改秦桂林郡为郁林郡。辖今广西大部。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郁林郡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唐初废。
    郡治布山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布山县,为桂林郡治所。秦末,桂林郡更名郁林郡。王莽新朝(公元9年至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东汉初复为郁林郡。布山县为治所。三国吴移治今贵港市西江大桥南端的南江村。南朝梁(公元503年至557年)、陈(公元558年至589年)时代,布山属南定州。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定州改尹州,布山属尹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布山并入郁林县。从此不复用布山县之名。
    广郁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东南。西汉置,属郁林郡。东汉末废。南朝宋复置,南齐以后废。
    潭中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南。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新朝改潭中县为中潭县,属郁平郡。东汉复潭中名称,属郁林郡。三国孙吴凤凰三年(274年) ,从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为桂林郡属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属象州。(打字到这儿终于忍不住吐槽一句,王莽你瞎改地名给我多了多少事啊······)

  • 合浦郡,三城郡,郡治合浦,下辖资源点徐闻(渔港),朱崖(贮木场)。此地与旧版本相比没有区划变化。我又受不了了,CA你到底搞了多少贮木场,就连新增的辽东也是贮木场说起合浦,可能最著名的是合浦所产的高质量珍珠。合浦采珠业自秦汉始,所产的珍珠全国闻名。在欣赏这种美丽的珍珠时,也不要忘记一颗颗珍珠背后是多少沿海人民的血泪。
    合浦郡,在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广东省湛江市与茂名市一带。西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郡治徐闻,同时设合浦县。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州(或部)以统郡,合浦郡属交趾部。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吴黄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归广州管辖,黄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同年划分出合浦县南境设置珠官县,与合浦县同属珠官郡。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合浦郡并入越州。
    郡治合浦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设置见合浦郡。此县名沿用至今,县址多次改动。
    徐闻县,在今广东省徐闻县南,临琼州海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师平南越,建置徐闻县,辖地为雷州半岛,隶于合浦郡,县治郡治均设在徐闻县西南。东汉时郡治迁往合浦县。三国初属蜀国,后归吴所辖。吴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徐闻隶之。赤乌五年(242年),属珠崖郡,郡治、县治均在徐闻。徐闻多次改名,县名沿用至今,县址有变动。然而必须指出的是,CA的合浦渔港在今广东省湛江市,当时并无县治,也归徐闻县管辖。
    朱崖,也称珠崖,曾多次设郡,又先后废除。游戏中朱崖即海南省,历史上三国时朱崖郡涵盖雷州半岛,以徐闻县为郡治,对海南岛实行“遥领”,与游戏中不尽相同。西元前112年 ,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实现了汉代中央直接对海南的统治和管理。珠崖郡治所在瞫都县(今海南海口市遵谭镇)。此后,由于驻守海南岛的官吏贪污受贿,搜求珍宝,民不堪役,引起反抗斗争连年不断,因而导致封建王朝在琼的设治时置时废。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罢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 高凉郡,两城郡,郡治思平,下辖资源点安宁(盐矿),此地三国时由合浦郡析出,故而放在合浦之后介绍。此地与旧版本相比没有区划变化。
    高凉郡,在今广东省茂名市、恩平市一带。东汉建安二十五年 (220) 孙权分合浦郡置,属交州。治所在思平县。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阳春、恩平、高州、茂名、电白等市县地。西晋治所移在安宁县 。南朝宋复治思平县。南齐移治安宁县。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大业二年 (606)改高州复置,治所在高凉县 。辖境扩大,又包括今吴川、化州二市地。唐武德四年 (621)复改为高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高凉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高州。广东一些地方的人所拜的冼夫人即此地越族首领。(这个我一个北方人属实没听过)
    郡治思平县,在今广东省恩平市北。三国吴置,属高凉郡。南朝宋为高凉郡治,南齐改为齐安县。
    安宁县,在今广东阳江市西,请区分今天的云南省安宁县。三国吴置,属高凉郡。西晋为高凉郡治。南朝宋属高凉郡。南朝梁改为高凉县。
    高凉郡治就在这两个地方之间来回变来变去,这儿也就这些了(摊手)

  • 苍梧郡,四城郡,郡治广信,下辖资源点猛陵(贮木场)、富川(稻田)、定周(畜牧场)。这可真是个好农业郡啊。一定程度来说,苍梧是介绍的七个郡里最重要的一个,至于为什么接下来你就知道了。
    苍梧郡,一般指汉苍梧郡。本处不介绍楚国所置苍梧郡,与汉苍梧郡并不一致。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郡治在广信县。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由此可见,苍梧郡治广信也是交州州治所在地,相当于岭南军政中心。三国吴分苍梧东北之临贺、谢沐、冯乘、富川、封阳诸县置临贺郡,以合浦郡临允县来属苍梧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置封州。大业中改为苍梧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梧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苍梧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故。宋曰梧州苍梧郡,元废。
    郡治广信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统治者对初开之地施以广布恩信而得名。西汉置,旋为苍梧治所。由于吕嘉叛乱,原南越政治中心番禺已经被焚毁,汉朝遂将行政中心移到广信。漓水和西江在此交汇,这使广信成为交通枢纽,在陆路交通不便的时代地位不可撼动。隋开皇十年(590年)改苍梧县。自汉至南朝,为苍梧郡治。本次FLC主角士燮就是广信人(见下图,CA莫名其妙的教父梗)。广信还是广东、广西这两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的来源:宋朝以广信为界,以西称为广南西路,以东称为广南东路。
    猛陵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东北。汉置县。三国至南朝陈因之,属苍梧郡。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藤州。贞观八年 (634) 改为孟陵县,属梧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并入苍梧县。
    富川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今富川瑶族自治县在钟山县以北。西汉元鼎四年 (前113) 置,属苍梧郡。《寰宇记》 卷161富川县:“县有富水因为县名。” 三国吴属临贺郡,归属荆州。南朝宋属临庆国。南齐属临贺郡。隋属始安郡。唐属贺州,天宝初改为富水县,寻复名富川县。明属平乐府,移治今富川瑶族自治县。
    定周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属郁林郡。东汉末废。

  • 交州最后一个郡国:南海郡,三城郡,郡治番禺,下辖资源点龙川(稻田)、揭阳(商港)。比起旧版本,CA砍掉了南海畜牧场,使南海郡损失了一个资源点。
    南海郡,大致涵盖今天的珠江三角洲与粤东。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于西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建都番禺,自称“南越武王”。汉朝灭亡南越国后,番禺一度衰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州治从苍梧迁回番禺,公元226年并将交州刺史部改称为广州刺史部,广州之名由此开始。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南海郡。次年(590年)以番禺县地置南海县(据清道光二十七年武英殿聚珍本《元和郡县志》),属广州总管府。南海县政区建置自此始。此后南海郡这个名字消失了,广州成为岭南军政中心。
    郡治番禺县,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统一南越后置。番禺应是古越语译音的不同写法。或释为盐村。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为交州治所。三国吴为广州治所。隋开皇十年 (590) 废。唐初复置,与南海县同为广州治。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南海县。皇祐三年 (1051) 复置,仍为广州治。
    龙川县,在今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以西。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汉朝、三国时期未变化,后来屡次兴废、改名。
    揭阳县,在今广东省揭阳市。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揭阳县,属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区始有正式行政建制。晋朝至唐朝,隶属广州义安郡、潮州。晋咸和六年(331年)将揭阳县划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隶属东官郡。晋义熙九年(413年)析东官郡置义安郡,以秦汉揭阳县地域置义安郡,郡治驻海阳县,辖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5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原义安郡地域置潮州。施耐庵和罗贯中这两人真不愧是师徒,都好弄错地名。宋江刺配江州莫名其妙途径揭阳岭,就离谱,你旅游呐?
  • 网友评论